[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年 45卷 4期
刊出日期:2010-08-15

目录
消息
采集技术
处理技术
综合研究
测井技术应用
论坛
非地震
软件开发与应用
   
目录
0
目录
2010 Vol. 45 (4): 0-0 [摘要] ( 71 ) [HTML 1KB] [PDF 0KB] ( 128 )
1
英文摘要
2010 Vol. 45 (4): 1-1 [摘要] ( 605 ) [HTML 1KB] [PDF 661KB] ( 1213 )
采集技术
473 朱德兵
双能量双通道地震采集技术
地震勘探震源激励的地震波具有初始频带特征,该信号经过地层介质扩散吸收、检波器接地耦合、敏感元件的转换、后置模拟信号调理以及模数转换等环节的再造,最后形成地震仪实际记录的数字信号,该记录信号能量主要集中在低主频频带上。双能量双通道采集技术基于一次震源激励,同时在一个坐标点获得高、低两个主频频带的地震记录,充分利用包括检波器的灵敏度、动态范围以及后续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上元器件的动态范围。在低频通道采用适当的增益和信号调理电路获得低频宽频带记录,在高频通道通过高频检波器或高通滤波器以及高频补偿电路,获得以高频为主频的宽频带记录。通过该技术可以保证传统地震勘探中低主频信号的完整采集,地震装备的极限勘探深度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大,两个不同频带能量信号可以相互对比和参考,有利于提高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精度。
2010 Vol. 45 (4): 473-477 [摘要] ( 1216 ) [HTML 1KB] [PDF 750KB] ( 1218 )
478 刘仁武, 陈浩林, 刘军, 倪成洲, 刘原英
极浅水域地震采集气枪震源设计与应用
通常对侧吊式气枪来说,很难设计出正方形的气枪阵列,其方向性属性也较难确定。此外,由于近岸水深较浅且水深变化较大,部分水域的水深可能达不到气枪气泡完全释放所需半径大小,从而影响气枪震源激发的实际效果。本文基于自由气泡震荡理论和气枪与气枪阵列理论,介绍了在设计极浅水域气枪震源时如何尽可能地避免上述不利因素,提高气枪震源信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基于远场子波合成原理,利用监控、记录气枪震源所有单枪或组合枪的近场子波,计算出实际的远场子波,用于确定性反褶积处理,可以进一步消除浅水气枪的非一致性,提高地震资料品质。
2010 Vol. 45 (4): 478-481 [摘要] ( 1458 ) [HTML 1KB] [PDF 2438KB] ( 1431 )
处理技术
482 许海涛, 毕建军, 唐红光, 安晋朝, 高星星
数学形态学在地震相干属性提取中的应用
形态学运算的目的在于抽取图像的相关结构,这些结构可通过其子图表示为集合,可利用称之为结构元素的已知形状的另一集合对图像进行探测。形态学的基本运算如膨胀、腐蚀、开、闭等都需要结构元素的参与才能实现。文中通过对比形态学处理前、后地震资料的相干结果可知,形态学的滤波作用可以使断层与河道的表现更加明显,同时还可以清晰表现地质异常体中的断层,因此利用形态学滤波器处理地震资料可以提高相干效果。
2010 Vol. 45 (4): 482-484 [摘要] ( 1286 ) [HTML 1KB] [PDF 1627KB] ( 1254 )
485 陈辉, 李录明, 孙雷鸣, 罗省贤
基于共成像点道集评价的偏移速度建模
偏移速度建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叠前深度偏移成果的质量。本文以叠前深度偏移为基础,采用批量计算并结合计算机可视化交互方法做层速度分析。交互分析中能实时评判每个速度点的正确性,并根据剩余曲率准则进行动态调整。为了避免单点分析的不足和炮域多射线路径问题的不确定性,利用从交互分析得到的偏移速度进行真振幅叠前深度偏移,抽取共成像点道集,以此评价交互分析的质量,为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提供合理、可靠的偏移速度模型。鉴于偏移速度分析的巨大计算量问题,采用多层次并行计算可达到较高效率,更具实用性。实际地震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本文偏移速度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0 Vol. 45 (4): 485-490 [摘要] ( 1456 ) [HTML 1KB] [PDF 2448KB] ( 1289 )
491 李建国, 李彦鹏, 郭晓玲
VTI介质试射射线追踪
本文用三次样条函数描述地层界面,用Thomsen参数描述速度各向异性,建立层状各向异性模型,采用经典的试射法实现VTI介质射线追踪。文中详细讨论了试射角估算,相速度及群速度计算,透、反射处理,线性收敛计算,反射系数计算等关键技术,推导了VTI介质入射角、透射相角、反射相角的表达式。VSP射线追踪测试表明,入射角、透射相角、反射相角表达式准确,该方法收敛快、精度高、动力学计算准确,具有普适性,可推广至TI介质。
2010 Vol. 45 (4): 491-496 [摘要] ( 2287 ) [HTML 1KB] [PDF 1336KB] ( 1990 )
497 陈双全, 王尚旭, 李向阳, 季敏
P-SV与P-P波的时间匹配
本文针对叠前联合反演中的P-P波与P-SV波时间匹配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将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拾取的纵、横波速度比作为P-P波与P-SV波时间匹配的纵、横波速度比,匹配效果不是很好。文中利用数学模型正演模拟的数据,运用速度比扫描方法校正纵、横波匹配中的偏差,在扫描过程中根据构造成像的主要标志性层位确定大致时间及速度范围,选定计算时窗进行速度比扫描得到最佳速度比因子,从而完成匹配。将P-P波和P-SV波叠前时间匹配流程归纳为:①由P-P波和P-SV波速度分析得到速度比;②根据速度比模型进行叠前时间道集匹配;③如果匹配结果好则退出,反之则进行速度比扫描,更新速度比模型并转向②;④结束匹配,输出匹配道集或叠加剖面。数学模型数据和实际野外陆上地震资料的时间匹配效果表明,文中的P-P波与P-SV波时间匹配方法解决了纵、横波反演过程中来自同一地层界面反射同相轴的时间匹配问题,为后续的纵、横波联合反演提供了准确的道集数据。
2010 Vol. 45 (4): 497-501 [摘要] ( 2117 ) [HTML 1KB] [PDF 1234KB] ( 1690 )
502 刘玉柱, 丁孔芸, 董良国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对初始模型的依赖性
在层析反演过程中,尤其是射线层析反演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反演效果,初始模型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参考Jannane等对波形反演目标函数性态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理论模型实验,分析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对初始模型的依赖性,讨论简单、高效的层析初始模型选取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以下层析成像初始模型的选取策略:①首先对存在的地质模型做平滑处理,得到介质的背景场信息(也可以结合先验信息采用其他方式(如梯度模型)作为背景场信息);②从地质模型中减去背景场信息以得到扰动场;③对扰动场做低通滤波得到扰动场的长波长分量;④将扰动场的长波长分量加上背景场信息得到层析初始模型。最后通过理论模型数值实验与实际资料处理证实该选取策略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2010 Vol. 45 (4): 502-511 [摘要] ( 1832 ) [HTML 1KB] [PDF 5265KB] ( 1744 )
512 张固澜, 熊晓军, 容娇君, 张彦斌, 蔡志东
基于改进的广义S变换的地层吸收衰减补偿
广义S变换采用时窗宽度随频率呈反比例变化的高斯窗函数,而改进的广义S变换采用宽度可变的高斯窗函数,其时窗宽度随频率呈正比例变化,即在低频段时窗较窄,获得较高的时间分辨率;高频段时窗较宽,获得很高的频率分辨率。此法更有利于进行地震波吸收衰减补偿。该方法能进行无损的广义S反变换,并能提取时变Q值,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利用Q值补偿造成的欠补偿或过补偿问题。补偿后各时刻的时频谱变化趋势完全相同,地震记录的频带相同。此法用于实际VSP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利用该法进行吸收衰减补偿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改善资料的品质。
2010 Vol. 45 (4): 512-515 [摘要] ( 2158 ) [HTML 1KB] [PDF 2574KB] ( 5514 )
516 严哲, 顾汉明
量子行为的粒子群算法在叠前AVO反演中的应用
量子行为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突破了粒子群优化算法所遵循的牛顿随机搜寻,在搜索过程中加入了量子运动,既改善了全局优化的能力和收敛速度,又减少了算法中需要控制的参数,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无法收敛到全局最优解的问题。基于量子行为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原理简单,需要控制的参数很少,易于实现,可以进一步用于多参数、多极值地球物理反演。本文使用基于量子行为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叠前AVO弹性参数反演,无噪声和加噪声模型的反演结果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抗噪性。
2010 Vol. 45 (4): 516-519 [摘要] ( 1621 ) [HTML 1KB] [PDF 1649KB] ( 1293 )
520 张春涛, 王尚旭, 李生杰, 高日胜
纵横波联合反演方法研究及应用
本文利用Aki-Richards提出的近似公式,对PP波和PS转换波的联合反演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PS波反射系数公式消去PP波反射系数公式中的密度项,并给出一种利用奇异值分解来求解的反演方法。与单独利用PP波的反演方法相比,采用两组独立的PP波和PS波数据的联合反演方程组更加稳定。理论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此种纵横波联合反演方法的准确性和抗噪性比单独的PP波反演方法有明显的提高。
2010 Vol. 45 (4): 520-524 [摘要] ( 1361 ) [HTML 1KB] [PDF 2212KB] ( 1353 )
525 刘茂诚
一个各向异性速度分析应用实例
在使用大炮检距采集地震数据时,地震波传播的各向异性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从分析各向异性的概念、类型入手,对地震波各向异性的速度特征、速度分析原理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入各向异性介质模型,提出各向异性参数的具体估算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进行了实际资料测试。测试结果和常规速度分析结果对比表明,各向异性速度校正的效果明显。
2010 Vol. 45 (4): 525-529 [摘要] ( 2247 ) [HTML 1KB] [PDF 2941KB] ( 1448 )
综合研究
530 刘伟, 曹思远
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奇异性检测在层位识别中的应用
小波变换不仅具有时域和频域局部化特性,而且可对信号做奇异性分析。通过奇异性分析,既要确定奇异点的位置,又要选用合适的小波函数与尺度对奇异点进行精确的描述。为此本文针对阻抗数据的特点提出了阻抗基函数的概念,并求取了更为适合波阻抗分析的阻抗基函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阻抗基函数很好地反映了阻抗在深度上的不连续性,从而极易求出阻抗的层位信息。
2010 Vol. 45 (4): 530-533 [摘要] ( 1321 ) [HTML 1KB] [PDF 2835KB] ( 1302 )
534 赵闯, 施行觉, 李成波, 杨映希
应力加载频率及振幅对大庆砂岩衰减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实验利用CMT5504微机控制万能试验机在不同初应力条件下,对干燥的大庆砂岩衰减(Q-1)特性采用单轴压缩三角波循环加载方式进行研究。在保持应力振幅一定情况下,用应力—应变循环曲线计算了干燥大庆砂岩在0.001~0.01Hz频率范围内的衰减特性;在保持加载频率一定情况下,计算了大庆砂岩衰减和应力振幅之间的关系。发现三角波加载所得的衰减在所取频段内与频率的关系和正弦波加载很相似,同一频率下衰减随应力振幅增大而增大,并且在频率和应力振幅相同的情况下衰减随着初应力水平的增大而减小。结合内时理论和P-M(Preisach-Mayergoyz)模型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解释。最后利用所得的衰减、频率、振幅和应力水平关系对未知条件下的衰减进行了预测,和实验计算有较好的吻合。
2010 Vol. 45 (4): 534-539 [摘要] ( 1308 ) [HTML 1KB] [PDF 1525KB] ( 1070 )
540 石颖, 刘洪
基于GPU的表面多次波预测技术
SRME方法预测表面多次波需要进行大量的空间褶积运算,具体表现为每个频率分量上的矩阵乘法运算。对此,本文充分利用GPU的计算优势,在每个频率分量上,将密集型运算矩阵乘法转移到GPU上完成,以提高预测表面多次波的效率,而其他运算由CPU顺序完成,进而由GPU/CPU协同并行计算完成表面多次波的压制,并分别利用GPU和CPU预测SMAART模型的表面多次波。两种方法计算时间对比表明,GPU通用计算技术的应用加速了多次波预测速度。通过最小能量自适应减去法对GPU和CPU预测的表面多次波进行了压制,结果表明GPU上的运算精度完全保持了CPU上的运算精度。
2010 Vol. 45 (4): 540-544 [摘要] ( 1693 ) [HTML 1KB] [PDF 578KB] ( 2001 )
545 冉建斌, 张明玉, 徐常胜, 黄小平, 康南昌, 罗文山, 邢红阁, 李杰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的质量监控技术研究
为了确保地震资料在成像精度、分辨率和保幅方面满足解释的要求,需要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解释一体化研究,其关键在于对一体化的各个主要环节加强质量监控。主要做法包括:以近炮检距的标志层解释层位为基准,进行中、远炮检距叠加资料的时差检测,进而确定地震资料是否需要进行精细速度分析和各向异性动校正等处理;通过新、老资料的对比和相干体、时间切片上断层成像是否清楚监控成像质量;利用全波形CRP道集分析标志层和主要目的层的振幅能量随入射角变化是否具有相似性,进而判别偏移结果是否相对保幅。通过这套质量监控措施,并采取针对性处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0 Vol. 45 (4): 545-551 [摘要] ( 1561 ) [HTML 1KB] [PDF 5260KB] ( 2076 )
552 陈欢庆, 朱筱敏, 张功成, 刘长利, 张亚雄
井震结合深水区物源分析——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古近系陵水组为例
根据琼东南盆地有限的地质资料,采用邻区浅水区钻井资料与深水区地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组三维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结合盆地区域地质概况和前人对琼东南盆地物源分析所做的工作,充分运用浅水区岩心观察描述的岩性序列特征及深水区地震剖面上前积反射等地震反射指向特征,并综合沉积相和地震反演砂体预测研究成果,对古近系陵水组物源发育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浅水区发育来自海南岛上的区域性大范围物源;深水区陵水组发育来自南部永乐隆起上区域性大范围物源,与此同时在局部高部位也存在一些小范围的剥蚀区,这些剥蚀区提供了呈放射状由高部位指向低部位的局部物源。在物源分析的基础上推断了扇三角洲、滩坝及浊积扇等有利砂体可能存在的区域。
2010 Vol. 45 (4): 552-558 [摘要] ( 1454 ) [HTML 1KB] [PDF 4684KB] ( 2504 )
559 赵晓明, 吴胜和, 岳大力, 朱文春, 张跃龙, 刘丽
老油田浅层声波曲线的预处理与重构技术
由于测井资料采集时间及使用的测井仪器的不同,我国许多老油田浅层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往往存在刻度不统一、测量值不反映实际地层情况、无法区分砂、泥岩等问题,同时因声波测井方法与地震方法的差异,导致地震波阻抗反演结果预测薄层砂体能力的下降。为此,本文总结了一套包括声波井径校正、标准化处理、速度校正的预处理技术,以深侧向电阻率为参考曲线,对预处理声波曲线进行了重构。对港东一区一断块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声波曲线预处理后制作的合成记录与井旁道相关性明显提高,预处理曲线重构后反演结果分辨砂、泥岩的能力显著增强,且与钻井结果相吻合。
2010 Vol. 45 (4): 559-564 [摘要] ( 1497 ) [HTML 1KB] [PDF 4352KB] ( 1687 )
565 苏朝光
沾车地区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的地震识别与预测
本文以沾车地区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在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沾车地区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的三类亚相分类方案,即该区湖相碳酸盐岩可分为三类亚相:生物礁、颗粒滩、灰泥。根据发育部位将生物礁分为盆缘断阶型生物礁、斜坡高部位型生物礁、坡折带高能型生物礁。在以上沉积亚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湖相碳酸盐岩模型特征的定量识别,明确了不同亚相储层与关键地震参数的定量关系;通过高精度地震古地貌恢复技术和波形分类技术预测了湖相碳酸盐岩的亚相发育区;通过分频地震属性技术和裂缝预测技术等综合地球物理手段,对该区碳酸盐岩有利储层及裂缝发育区进行了预测。钻井验证了预测结果的正确性。
2010 Vol. 45 (4): 565-570 [摘要] ( 1439 ) [HTML 1KB] [PDF 4859KB] ( 1699 )
571 罗鑫, 匡建超, 瞿子易, 孟庆聪, 马国伟, 姬伟
济阳拗陷埕北306—桩海10下古生界缝洞型储层横向预测
本文用测井资料对单井进行纵向精细预测,然后利用地震属性对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进行定性分析,最后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地震属性与储层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用小波神经网络实现井约束条件下的地震属性参数,对缝洞型储层分布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根据研究区储层溶蚀空间的发育程度分为较发育、发育差及不发育等3个区域。在工区的北部、埕北305区块西部、桩海104—桩海101区块一线以西、桩海103以南等部位存在一些溶蚀空间较发育带。
2010 Vol. 45 (4): 571-576 [摘要] ( 1225 ) [HTML 1KB] [PDF 2550KB] ( 1196 )
测井技术应用
577 毛传龙, 杨瑞召, 万晓明, 李鹏, 柴祎, 王博, 刘超
录测井岩性资料在储层反演中的应用
传统的岩性反演主要是利用测井曲线与岩性的相关性、敏感性,将有关测井曲线(如自然伽马、电阻率等)转换成岩性曲线。这种反演只是地下岩层的某一种属性的反映,不是真岩性的反映。也就是说,这类反演方法并没有直接应用录井岩性资料和测井解释成果。本文提出一种直接依据岩性的反演方法,即先将录井岩性资料和测井解释成果进行数字化,然后将其当作是实测的"测井曲线",直接加载到反演软件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岩性反演。通过应用实例分析,表明此法能将有效储层和非储层进行区分,并能确定储层所含流体的性质。
2010 Vol. 45 (4): 577-583 [摘要] ( 1581 ) [HTML 1KB] [PDF 4408KB] ( 1521 )
584 赵军龙, 李兆明, 李建霆, 王胜华, 李甘
Z油田天然裂缝测录井识别技术应用
为了精细评价Z油田储层的裂缝影响,本文基于实际资料,结合国内外裂缝研究实际,以沉积构造背景与应力场背景研究为基础,综合利用地质、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对有限取心井进行细致研究,建立了Z油田特低渗砂岩储层天然裂缝判识标准,并优选适用的天然裂缝判识方法,进而以单井裂缝识别为基础,运用多种方法预测裂缝的平面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Z油田储层天然裂缝普遍发育,且以高角度缝为主;适用于该区的裂缝判识方法主要有重构FRAC1裂缝指示参数法、测井曲线R/S变尺度分析法和渗透率异常分析法等;区内裂缝平面上总体呈断续带状分布,南部裂缝走向呈近南北向,中部裂缝走向为北北东向,北部裂缝走向为北东东向;裂缝发育的区域渗透率级差显著。
2010 Vol. 45 (4): 584-591 [摘要] ( 2419 ) [HTML 1KB] [PDF 3211KB] ( 1336 )
592 马建海, 孙建孟, 徐小蓉, 闫萍
应用低频斯通利波频散特性反演软地层横波速度
求取软地层横波速度是提高声波测井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基于简化的Biot-Rosenbaum模型,对低频斯通利波频散特性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在软地层情况下,斯通利波对地层横波速度较为敏感,当利用偶极声源测不到横波时,可利用斯通利波反演地层横波速度。此外还分析了在软地层情况下仪器对斯通利波频散曲线的影响,指出利用斯通利波反演地层横波速度应考虑仪器的影响。文中给出利用斯通利波反演横波速度的方法及流程。应用实例表明,用低频斯通利波频散特性反演软地层横波速度的方法是有效的。
2010 Vol. 45 (4): 592-596 [摘要] ( 1857 ) [HTML 1KB] [PDF 2917KB] ( 1077 )
非地震
597 胡祖志, 陈英, 何展翔, 王永涛, 孙卫斌, 王文第
大地电磁并行模拟退火约束反演及应用
模拟退火方法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但基于串行算法存在着效率较低的缺陷。本文对非常快速模拟退火法中的退火方案进行改进,给出并实现了一种并行大地电磁非常快速模拟退火约束反演方法。改进方案的核心在于,计算的退火温度在迭代开始时下降较快,之后温度下降速率比较缓慢,从而减小在多次迭代后因温度过低使反演结果陷入局部极小的可能性。理论数据测试表明,改进的退火方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可以提高模拟退火反演的计算效率。将此法应用于匈牙利的地热勘探资料处理、解释中,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2010 Vol. 45 (4): 597-601 [摘要] ( 1415 ) [HTML 1KB] [PDF 1983KB] ( 1385 )
软件开发与应用
602 盛秀杰, 梅廉夫
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中间件的设计及实现
通过介绍领域中间件(PetroCovery)的系统架构及其核心组成单元,本文论述了面向油气勘探与开发(E&P)领域中间件的四大特征功能,即应用软件的互操作性、领域数据集成、分布式面向对象计算及面向服务的自适应系统架构。应用信息科学领域最新的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和通用中间件技术,尤其是设计模式、组件及框架等与封装、抽象相关的软件复用新技术,建立了在分布异构网络环境下不同学科应用软件的企业级开发与集成模式:一是基于约定接口、通用领域数据模型和开发库定义的不同学科应用软件框架,可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急剧的需求变化,降低了不同应用软件的开发难度并加快其开发速度;二是通过不同学科代表的接口定义(IDL),一方面在服务端以领域服务和通用服务(如事件服务等)的形式响应不同应用软件的客户端请求,另一方面利用软件总线(ORB)最大化地支持不同客户端间的协作,即支持不同领域应用软件的无缝协作;三是基于知识、信息、数据(KID)分类而封装的领域数据模型,使得不同接口的沟通有了统一的语法、语义和解析机制,最大化地体现了不同学科在数据层面的互通性。
2010 Vol. 45 (4): 602-605 [摘要] ( 1304 ) [HTML 1KB] [PDF 1343KB] ( 1181 )
论坛
606 凌云, 郭向宇, 孙祥娥, 高军, 孙德胜, 林吉祥
地震勘探中的各向异性影响问题研究
各向同性介质的常规地震成像技术和叠前时间/深度偏移地震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构造解释和岩性识别,并获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其地震分辨率显然还难以满足薄储层识别和解决油田开发问题的需要。为此,本文基于零井源距VSP、8方向的WalkawayVSP、3DVSP和全方位三维地面地震的联合地震采集数据,针对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的薄储层和裂缝性储层,探讨了VTI、HTI介质和剩余静校正对地震勘探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对于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的薄储层和裂缝性储层,VTI介质是影响地震成像分辨率的主要因素,在3000m炮检距时会引起约100ms的时差;而HTI介质(含非均匀速度和构造倾角)的方位影响通常小于±20ms,但也会影响地震成像的分辨率。同时,HTI介质的相对空间变化信息的求解有助于裂缝性储层的预测。此外,VTI和HTI介质会直接影响基于地表一致性理论的剩余静校正的求解能力。因此,对于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的薄储层和裂缝性储层勘探而言,充分考虑VTI和HTI介质的影响,将能有效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和储层预测能力。
2010 Vol. 45 (4): 606-623 [摘要] ( 2004 ) [HTML 1KB] [PDF 12410KB] ( 2249 )
消息
624
欢迎订阅201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Vol. 45 (4): 624-624 [摘要] ( 91 ) [HTML 1KB] [PDF 84KB] ( 297 )
625
作者须知
2010 Vol. 45 (4): 625-626 [摘要] ( 91 ) [HTML 1KB] [PDF 106KB] ( 327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