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年 46卷 2期
刊出日期:2011-04-15

目录
消息
采集技术
处理技术
综合研究
地震地质
非地震
作者介绍
   
目录
0
目录
2011 Vol. 46 (2): 0-0 [摘要] ( 698 ) [HTML 1KB] [PDF 326KB] ( 1124 )
0
英文摘要
2011 Vol. 46 (2): 0-0 [摘要] ( 538 ) [HTML 1KB] [PDF 708KB] ( 1178 )
采集技术
165 钟明寿, 龙源, 李兴华, 常鉴, 张洋溢
碳酸盐岩中炮孔不耦合系数对地震激发效果影响的分析
为改善碳酸盐岩中地震勘探的激发效果,针对目前爆炸激发地震波能量弱、频率高的现状,试图在震源装药不耦合系数上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在建立震源装药爆炸载荷计算模型基础上,由编程计算得到碳酸盐岩中震源爆炸载荷和耦合能量的时间函数。分析时间函数曲线表明:该岩石条件下不耦合系数Kd=1.5时,孔壁质点压力等载荷的衰减更慢,作用时间较长,岩石介质耦合能量较大,地震激发效果最好。石灰岩条件下的现场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中,可借鉴本文计算方法,根据现场碳酸盐岩和炸药的波阻抗参数计算得到激发效果最佳的不耦合系数值。
2011 Vol. 46 (2): 165-169 [摘要] ( 1479 ) [HTML 1KB] [PDF 3685KB] ( 1518 )
170 徐峰, 刘福烈, 梁向豪
基于相控理论的炮点组合设计技术
在复杂地表区地震勘探中,广泛应用炮点组合激发消除干扰,提高单炮记录的品质。二维相控震源的排列长度和三维相控震源的组合面积决定了定向地震波束的宽度,即地震波能量的定向聚焦状态。本文借用军工领域的相控理论,通过组合激发的时间或深度控制实现相位组合控制,设计合理的组合激发模式,将发散传播的地震波集中于某个方向,即激发定向地震波束,使观测系统接收的反射信号增强,所采集资料的信噪比提高,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地震勘探效果。
2011 Vol. 46 (2): 170-175 [摘要] ( 1303 ) [HTML 1KB] [PDF 9492KB] ( 2585 )
176 姜福豪
利用相关系数法优选激发因素
在野外地震数据采集参数试验中,激发因素的选择主要通过分频扫描、能量、信噪比或频谱等单一因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来实现,但这种分析的结论往往因人而异。本文基于同一震点激发、同排列接收、不同炮激发子波相位相同的假设,利用相关原理,对试验点不同激发因素获得的地震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再依据相关系数和叠加相关系数的大小,判别、确定最佳激发因素。文章最后给出的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2011 Vol. 46 (2): 176-181 [摘要] ( 1260 ) [HTML 1KB] [PDF 7318KB] ( 2312 )
182 蔡希源, 韩文功, 于静, 石林光
罗家地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实例
随着近年地震勘探装备技术的提高,以高空间采样率为显著特征的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介绍的胜利油田罗家地区陆上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试验,首次进行了超万道、全数字、单点、三分量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在区域噪声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束状正交集中式对称观测系统,提高了采集数据的连续性和均匀性;施工前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详细的表层结构调查,建立了精细表层结构模型;采集作业中,在改进检波器耦合条件的同时,强化了试验资料和施工记录的现场监控处理分析,获得了高品质的高密度多波资料,探索并形成了高效的高密度超万道地震数据采集组织管理模式。
2011 Vol. 46 (2): 182-186 [摘要] ( 1553 ) [HTML 1KB] [PDF 11828KB] ( 3687 )
处理技术
187 杜启振, 孙瑞艳, 张强
组合边界条件下二维三分量TTI介质波场数值模拟
从TTI介质一阶应力—速度方程出发,利用旋转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方法,将非分裂完全匹配层(Non-spliting Perfect Match Layer,简称NPML)边界吸收条件和自由边界条件相结合形成组合边界条件,进行了二维三分量TTI介质弹性波场数值模拟。波场快照和炮记录表明:①采用非分裂式边界条件能较好地消除近地表大角度入射波和瞬逝波;②组合边界条件与NPML边界吸收条件相比,不仅有效地压制了边界反射,同时实现了对自由地表的模拟,获得了丰富的全波场信息,其中在地表产生的PS转换横波作为一种特殊的横波现象,可为近地表结构调查以及多波波场分析等提供有益信息;③自由地表引起的面波以及多次波对偏移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应当充分考虑自由地表条件对波场的影响效应。数值模拟结果证实了组合边界条件下二维三分量TTI介质波场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2011 Vol. 46 (2): 187-195 [摘要] ( 1608 ) [HTML 1KB] [PDF 2739KB] ( 3189 )
196 李辉峰, 王彦军, 范廷恩
基于块状模型的井间地震运动学正演方法
传统的地面地震正演只考虑了上行反射波信息,没有兼顾透射波、层间直达波以及下行反射波信息,且只适用于简单层状模型,不能适用于井间地震正演。本文根据井间地震自身的特点,运用基于块状单元的建模方法建立了井间地震地质模型,并用块状模型试射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射线追踪,再根据射线追踪结果合成井间地震记录,可以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研究表明:基于块状单元的井间地震建模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断层、尖灭等复杂地质构造模型;应用基于块状单元的井间地震试射法能够精确地对复杂地质构造模型进行射线追踪,在结构相对简单的模型中迭代收敛较快,但在结构复杂的模型中收敛较慢;根据井间地震射线追踪结果结合正演地震记录可用于识别井间地震波场和叠加成像。
2011 Vol. 46 (2): 196-201 [摘要] ( 1359 ) [HTML 1KB] [PDF 12617KB] ( 3200 )
202 陆文凯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地震随机噪声压制技术
本文在离散余弦变换(DCT)域中利用预测滤波器压制地震数据中随机噪声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法的压噪能力进行了评估,表明与离散傅里叶变换相比,DCT变换能够利用更少的系数来表征地震信号,即具有更好的能量压缩性能,从而可以更好地分离信号和随机噪声,实现随机噪声的压制。人工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与F-X域预测滤波技术相比,采用DCT压噪不仅效果好,而且能更好地保护有效波。
2011 Vol. 46 (2): 202-206 [摘要] ( 1518 ) [HTML 1KB] [PDF 9540KB] ( 3793 )
207 李振春, 刘建辉, 郭朝斌, 郭书娟, 张传强
基于扩展伪多道匹配的保幅型多次波压制方法
波动方程预测减去法压制多次波主要分为两步:多次波模型预测和多次波匹配相减。两步骤同时决定着最终多次波压制效果的好坏。本文在现有SRME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为了实现保幅条件下的多次波压制,除在匹配过程中采用扩展伪多道匹配方法之外,提出了三点改进:①按多次波阶次进行预测和匹配;②匹配前有效能量保持;③匹配过程中迭代应用短滤波器。通过Sigsbee2B模型及实际资料试算,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在较好保持有效能量的前提下得到更为理想的多次波压制剖面。
2011 Vol. 46 (2): 207-210 [摘要] ( 1371 ) [HTML 1KB] [PDF 7215KB] ( 3452 )
211 熊定钰, 钱忠平, 赵波, 周亚同, 贺振华
用优频算子外推改善F-X域滤波性能
针对常规F-X域预测方法的效果严重依赖于原始地震数据信噪比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优势频带算子外推噪声衰减方法。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相邻频带预测算子之间的关系,用高信噪比频带的预测算子去预测低信噪比频带的预测算子,使低信噪比频带预测算子具有可靠精度,从而保护了低信噪比频带中的有效高频信号。
2011 Vol. 46 (2): 211-216 [摘要] ( 1188 ) [HTML 1KB] [PDF 7204KB] ( 3350 )
217 何旭莉, 刘素芹, 仝兆岐
三维时—空域曲面拟合与叠加
多项式拟合技术在提高信噪比的同时基本上不降低资料的分辨率,但该法以往仅适用于二维拟合。本文提出了三维时—空域曲面拟合与叠加方法,给出了数理推导和实现步骤,利用三维复合正交基的可分解性,实现了线性拟合、双曲拟合、挠曲拟合的分离和复合,完成了二维拟合向三维拟合的拓展,使多项式拟合方法适用于三维地震资料处理。采用该方法对实际三维地震资料在共炮检距域进行三维曲面拟合与叠加,得到相应的叠加剖面。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2011 Vol. 46 (2): 217-220 [摘要] ( 1245 ) [HTML 1KB] [PDF 2816KB] ( 1837 )
221 李宇, 杨德义, 邓辉, 严锐, 陈凤英
初至旅行时层析反演近地表模型精度分析
为了提高初至旅行时层析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的精度,改善静校正效果,本文研究了激发井深以及约束速度对反演精度的影响。通过建立典型低降速层近地表模型,首先对比分析零井深、井深穿过低速层和井深穿过降速层三种情况下,射线穿过网格的特性及激发井深在低速层以下时,最小约束速度对低速层反演效果的影响;其次利用井口时间确定最小约束速度,并提出了辅助点激发确定最小约束速度的新方法;最后应用于合成与实际地震数据,提高了反演精度。
2011 Vol. 46 (2): 221-225 [摘要] ( 1454 ) [HTML 1KB] [PDF 3537KB] ( 1914 )
226 左建军, 林松辉, 孔庆丰, 张建中, 施俊杰
井间地震直达波和反射波联合层析成像及应用
本文利用直达波的旅行时与反射波的旅行时联合反演两井之间的速度分布,在计算方法中加入声波测井获得边界上的先验信息,如慢度分布和反射层位置,可提高计算时的收敛性能与计算效率。在层析反演过程中,采用阻尼LSQR算法求解,在求解的过程中施加一定的阻尼,能有效地抑制数据误差较大时的影响,提高反演的抗噪声能力。应用正演模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的层析速度纵、横向分辨率较高,在井旁与声波速度吻合较好,计算精度较高。
2011 Vol. 46 (2): 226-231 [摘要] ( 1742 ) [HTML 1KB] [PDF 6012KB] ( 2756 )
232 韩文功, 张军华
弱反射地震信号特征及识别方法理论研究
现代地震勘探中,弱反射地震信号是不可回避的。本文分别从厚层和薄层中弱信号幅值特征的角度,研究了弱信号的频谱特征及噪声对弱信号的影响程度,并运用信号奇异值分解方法(SVD)和曲波变换方法,对弱信号的检测和识别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当信噪比为0.5时,用肉眼无法识别出弱信号;②当信噪比为2时,可以识别出对应薄层调谐厚度;③计算包含在相邻强反射信号中弱信号的频谱,无法反映弱信号的特征;④应用SVD可以检测混杂在噪声中的水平层弱信号,应用曲波变换可以从中检测出非水平层弱信号。
2011 Vol. 46 (2): 232-236 [摘要] ( 1604 ) [HTML 1KB] [PDF 6587KB] ( 4141 )
237 刘国昌, 陈小宏, 郭志峰, 刘华锋, 高建军
基于Curvelet变换的缺失地震数据插值方法
Curvelet变换具有局部性、多尺度性和多方向性,在处理非稳态地震信号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利用Curvelet变换的压缩特性重建缺失的地震数据。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稀疏变换的缺失地震数据插值的基本原理,在反问题正则化理论框架下,针对L2范数约束和L1范数约束条件,分析了两种约束的差异,着重阐述了基于Curvelet变换的L1范数约束的插值方法,其优点在于对非线性同相轴不需要分窗口处理,并将凸集投影算法(POCS)引入到Curvelet变换的插值方法中,通过采用按指数规律衰减的阈值参数加快了迭代收敛的速度。理论和实际算例验证了Curvelet变换插值方法的有效性。
2011 Vol. 46 (2): 237-246 [摘要] ( 1766 ) [HTML 1KB] [PDF 4260KB] ( 3080 )
247 刘兰锋, 曹思远, 王鲁
四参数宽带B样条子波
本文基于地震尖脉冲的小波分解及其重构原理,提出一种基于部分尺度下信号重构理论的宽带子波构成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形成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地震子波。基于复B样条小波,具体讨论四参数宽带B样条地震子波的构成,推导出四参数宽带B样条子波的时间域和频率域的解析表达式。四参数宽带B样条地震子波不仅具有可直接调节旁瓣衰减的参数,而且还可以直接调节相位的个数,与相同主瓣等效频率的雷克子波和俞氏子波相比,四参数宽带B样条子波旁瓣小,非零时间点的延续时间短。楔形模型制作的合成地震记录表明,四参数宽带B样条子波的分辨率更高且参数选择更为灵活,可为地震资料处理提供一个更方便、更灵活的地震理论子波。
2011 Vol. 46 (2): 247-251 [摘要] ( 1499 ) [HTML 1KB] [PDF 3877KB] ( 1999 )
综合研究
252 张立彬, 王华忠, 马在田
非完全弹性介质的地震波吸收与频散问题研究
非完全弹性介质会引起地震波的传播能量衰减和相速度频散,从而影响地震成像分辨率。因此在地震波正演和反演中需要十分重视对能量衰减和相速度频散问题的研究。本文在分析造成能量衰减和相速度频散的机理及其诸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Boltzmann提出的线性非弹性介质本构关系,以Kjartansson常Q模型为例,系统推导了该模型的吸收系数及相速度频散关系,并全面分析了8种非完全弹性介质模型的能量吸收、相速度频散关系与特征,可为非完全弹性介质品质因子Q值估计以及反Q补偿等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2011 Vol. 46 (2): 252-258 [摘要] ( 1579 ) [HTML 1KB] [PDF 1550KB] ( 2149 )
259 宋维琪, 杨晓东
解域约束下的微地震事件网格搜索法、遗传算法联合反演
网格搜索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能够快速确定真解的大概位置,但是真解的确定又易受初至、速度模型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掌握。遗传算法对初至的适应程度很高,且全局搜索能力强,但是任意设定搜索范围,则搜索过程会繁琐,费时,且解的可靠性也大大降低。文中针对网格搜索法与遗传算法的上述特点,结合微地震资料的实际情况,在研究利用网格搜索反演方法、遗传算法及解域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域约束下的微地震事件网格搜索法、遗传算法联合反演方法。讨论了微地震反演中模型建立、初至敏感性、射孔资料等与反演计算相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理论和实际资料对文中反演方法的验证结果表明,无论在精度、速度及稳定性方面,文中方法较单一的搜索法或遗传算法都有明显的改善。
2011 Vol. 46 (2): 259-266 [摘要] ( 1582 ) [HTML 1KB] [PDF 8523KB] ( 1594 )
267 魏超, 郑晓东, 李劲松
扩散蒙特卡罗反演方法及应用
扩散蒙特卡罗方法是量子力学中研究多体系统的一种有效数值计算方法,具有较强非线性搜索能力,能够更好地求得全局最优解。本文将该方法从量子力学范畴引入到地震反演这样的经典系统,通过数值模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际地震资料的反演,获得了较好的反演结果,表明把扩散蒙特卡罗方法应用于地球物理反问题的求解是成功的,它适合于非线性、多极值的地球物理反演问题,在避免陷入局部极小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2011 Vol. 46 (2): 267-271 [摘要] ( 1318 ) [HTML 1KB] [PDF 6800KB] ( 2792 )
272 李勇, 陈明, 张建跃
基于二阶统计量的盲提取算法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为保证初至拾取结果的正确性,一般先降噪后再进行自动拾取或者手工拾取。普通降噪方法大多都是以牺牲部分有效信号为代价,而且必须满足一定的信噪比的时候才能有效。本文将盲提取技术引入了降噪处理。其关键着眼于分离而非切除噪声,因此在去除噪声的时候不损伤有效信号,为降噪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统计量的去除干扰波的盲提取算法,通过这种算法可以提取出去除了干扰后的地震数据,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表明:这种算法可以去除干扰波、有效地压制噪声,达到了提高初至拾取精度的目的。
2011 Vol. 46 (2): 272-274 [摘要] ( 1498 ) [HTML 1KB] [PDF 2357KB] ( 1585 )
275 黄捍东, 罗群, 赵迪
深层高孔渗碳酸盐岩储层岩相识别模式与应用——以普光气田为例
普光气田储层岩性岩相复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利用地震资料进行高孔渗储层预测难度大。据该区10口井的测井资料统计,该区存在两类9种储层,其中鲕粒亚相、砂屑砾屑亚相、生物礁亚相为有利的高孔渗储层类型。本文以高精度储层反演成果为主线,结合岩性岩相、区域沉积背景分析,依据不同相带在反演剖面上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与围岩的关系,建立了普光气田主体高孔渗储层相带预测模式,预测了普光气田有利的高孔渗储层分布,为该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依据。
2011 Vol. 46 (2): 275-280 [摘要] ( 1211 ) [HTML 1KB] [PDF 5065KB] ( 2942 )
281 魏小东, 张延庆, 曹丽丽, 王亚楠
地震资料振幅谱梯度属性在WC地区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地震资料振幅谱梯度是指在地震资料有效频带内地震反射波振幅随频率的变化率,它突出了地震资料不同频率振幅的变化特征,更加直观地揭示了储层渗透性能变化特征。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振幅谱梯度属性的计算方法及其预测优质储层研究思路。并通过应用实例对其技术优势进行了论述,应用结果表明,此方法不仅能预测储层的平面分布,而且能揭示储层储集性能的变化特征。
2011 Vol. 46 (2): 281-284 [摘要] ( 1595 ) [HTML 1KB] [PDF 0KB] ( 390 )
285 周家雄, 谢玉洪, 陈志宏, Martin Riviere, 刘薇薇 孙月成
时移地震在中国海上气田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崖城13-1、东方1-1两个海上气田时移地震的应用与实践。文章通过介绍岩石物理实验、时移地震资料处理、综合解释等方面的研究与分析,对崖城13-1气田的生产动用区块、剩余气分布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东方1-1气田进行了系统的时移地震综合研究。在东方1-1气田的时移地震研究过程中,克服了多批次地质资料的匹配处理、无法直接用井资料进行地震动态标定、气田开发导致开发区块压力下降而各气层组气水边界基本不变等难题,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已被应用于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的设计。开发调整井资料显示东方1-1气田时移地震预测结果正确,可使气田提高一定的采收率。
2011 Vol. 46 (2): 285-292 [摘要] ( 1327 ) [HTML 1KB] [PDF 8077KB] ( 2206 )
293 夏吉庄, 吕德灵, 杨宏伟, 黄旭日, 梅士盛
基于多尺度地球物理资料的流体预测技术
如今油田开发主要使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预测剩余油分布状况,而利用地球物理流体预测信息作为约束条件并结合常规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联合反演,其预测结果既能满足油田开发动态数据规律,又能反映流体在空间的变化特征。本文尝试利用永3断块纵波和横波测井资料及渗透率、孔隙度、岩相等静态参数,结合开发动态参数,通过岩石物理标定,建立不同流体状态下的地球物理响应量板;再将叠前地震反演流体预测数据投影到设定的油藏数值模拟网格,利用标定的岩石物理模板将每个网格上的地震反演数据换算为含水饱和度,进而获得油藏动态信息空间分布。
2011 Vol. 46 (2): 293-298 [摘要] ( 1579 ) [HTML 1KB] [PDF 4825KB] ( 2863 )
299 冉怀江, 梁兴, 陈方鸿, 左臣梅
复杂小断层精细解释方法在洋心次凹的应用
洋心次凹是苏北盆地白驹凹陷内一个小型次级箕状凹陷,具有断裂系统复杂、断层密度高、圈闭面积小等特征。前期勘探成果表明洋心次凹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其构造落实程度较低。为此本文从该区断裂系统入手,利用多种属性提取、多种剖面显示、多个方向剖面解释和加大剖面解释密度的"三多一密"解释方法进行小断层的识别与描述,提高了构造落实精度,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2011 Vol. 46 (2): 299-303 [摘要] ( 1600 ) [HTML 1KB] [PDF 8053KB] ( 2441 )
304 张志伟, 王春生, 林雅平, 周天伟, 黄捍东, 赵迪
地震相控非线性随机反演在阿姆河盆地A区块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文中针对阿姆河盆地A区块碳酸盐岩储层对纵波属性敏感的特性,以地质、测井信息为约束条件,通过拾取三维地震波的速度、有效振幅、频率等信息,应用地震相控非线性随机反演,对A区块主要目的层的储层分布特征进行了预测,获得以下认识:①阿姆河盆地A区块碳酸盐岩具层状反射特征,顶、底界为两组强反射,内部可以看到成层性较好、连续分布的反射波,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以孔隙型为主,裂缝不发育,偶见微型溶孔、溶洞;②在研究区平面上的低速异常区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区带,低速异常区主要位于工区偏南部的东、西两端,其余大部分为较高的速度发育区,在构造高部位的低速异常带为有利钻探位置;③垂向上不同岩性在反演剖面上表现为不同的速度特征,即浅部的碎屑岩速度最低,中部膏盐层速度明显高于上部碎屑岩,下部碎屑岩层受压实作用影响速度高于上部碎屑岩层,主要目的层碳酸盐岩的速度最高。根据预测结果部署的两口探井均产出高产天然气流,证明地震相控非线性随机反演的预测结果准确、可靠。
2011 Vol. 46 (2): 304-310 [摘要] ( 1534 ) [HTML 1KB] [PDF 8463KB] ( 2580 )
311 李彦鹏, 陈沅忠, 徐刚, 郝建波, 徐正顺
大阵列3D-VSP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大庆油田徐家围子火成岩气藏的成因与分布异常复杂,导致深层地震反射连续追踪困难,储层内幕难以识别。采用大阵列3D-VSP联合勘探可在井周围目标区形成高分辨率成像资料,获取更为直接的储层信息,因此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介绍了大庆徐深21-1井160级3D-VSP勘探技术应用实例:采集方面主要是针对目标体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和采集参数选择;数据处理中主要采用快速高精度3D-VSP初至拾取、矢量波场分离、各向异性参数反演、基于射线追踪的VSPCDP转换和叠后偏移成像等特色技术;最后对处理成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大阵列3D-VSP资料在该区储层精细解释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2011 Vol. 46 (2): 311-316 [摘要] ( 1523 ) [HTML 1KB] [PDF 8834KB] ( 2518 )
地震地质
317 郭倩, 蒲仁海
塔里木盆地巴麦—塔中地区晚古生代古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分析
本文基于钻井和地震资料绘制的巴麦—塔中地区上古生界古构造图,通过恢复巴麦—塔中地区的上古生界沉积厚度,阐述了油气进入储层后由古构造低部位向高部位运移的动态演化过程,了解了该区油气离开烃源岩或烃源岩区以后的运聚、聚集和散失情况。研究得到以下认识:①晚古生代时期巴麦—塔中地区隆、拗格局与现今相比有较大差异,巴楚隆起和塔中隆起在晚古生代已初步形成,石炭纪时两者呈北西向展布,塔中古隆起高点比现今隆起高点更偏西,两个隆起之间的和田河地区现今构造是一个低隆,但晚古生代时期却曾是古拗陷和鞍部,研究区南部南西倾的麦盖提斜坡在海西期是一个西深东浅的东西向拗陷;②东河砂岩顶面的古构造形态演化表明,满加尔拗陷生成的油气在白垩纪末期以前向北运移,无法在塔中隆起聚集,在新近纪以后才向南运移,被塔中隆起高点1号带和10号带的圈闭捕获形成油气藏,而构造较低的塔中隆起南坡圈闭无法捕获满加尔拗陷的油气,这可能是该区许多探井失利的原因;③麦盖提斜坡北部—和田河低凸是塔西南拗陷多构造期油气运移聚集区,塔中隆起高点及北侧是满加尔拗陷喜山期油气供给聚集区,塔中隆起东端是油气运移最终指向区,也是东河砂岩上倾尖灭带,以上区域存在多套储盖组合,是巴麦—塔中地区的有利勘探区。
2011 Vol. 46 (2): 317-325 [摘要] ( 1297 ) [HTML 1KB] [PDF 12316KB] ( 2625 )
非地震
326 刘正, 杨生
瞬变电磁法大定源回线斜阶跃波响应计算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全区视电阻率,本文推导出瞬变电磁法中发射电流为斜阶跃波条件下,大定源回线装置的感应电动势解析表达式。该方法可在计算大定源回线全区视电阻率时,消除关断时间的影响,减小理论响应值与实测响应值之间的误差,同时避开了数值积分的近似运算,提高了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理论和实际应用实例表明,此法所具有的优点是瞬变电磁其他计算方法不能相比的。
2011 Vol. 46 (2): 326-330 [摘要] ( 1422 ) [HTML 1KB] [PDF 1511KB] ( 1385 )
消息
331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2011年主要学术活动计划
2011 Vol. 46 (2): 331-331 [摘要] ( 744 ) [HTML 1KB] [PDF 305KB] ( 1264 )
331
“石油物探技术发展高层论坛”会议纪要
2011 Vol. 46 (2): 331-331 [摘要] ( 606 ) [HTML 1KB] [PDF 23135KB] ( 2587 )
作者介绍
332
作者介绍
2011 Vol. 46 (2): 332-332 [摘要] ( 682 ) [HTML 1KB] [PDF 240KB] ( 1189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