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5年 50卷 3期
刊出日期:2015-06-15

目录
消息
采集技术
处理技术
地震模拟
偏移成像
综合研究
测井技术应用
地震地质
非地震
软件技术与应用
   
目录
0
目录
2015 Vol. 50 (3): 0-0 [摘要] ( 190 ) [HTML 1KB] [PDF 511KB] ( 598 )
0
英文摘要
2015 Vol. 50 (3): 0-0 [摘要] ( 157 ) [HTML 1KB] [PDF 167KB] ( 587 )
采集技术
393 索重辉, 杨勤勇, 吕公河, 叶勇, 隋俊杰
塔河地区检波器组合方式选择及效果分析
野外检波器组合可以对线性干扰波进行压制。塔河地区地震采集资料面波和线性干扰发育, 能量强, 严重降低了近—中道地震数据的信噪比。本文首先对研究区干扰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然后依据检波器组合的压制效应, 建立了本区的组合压制特性图谱, 指出沿图谱对角线方向组合的压制效果最优。并且从理论上对三种不同检波器组合方法的压制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得出“品字形”组合方式在该区有较好的压制效果, 并通过野外试验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2015 Vol. 50 (3): 393-398 [摘要] ( 415 ) [HTML 1KB] [PDF 7804KB] ( 1100 )
处理技术
399 王新全, 耿瑜, Ru-Shan Wu, 宋鹏鹏
基于压缩感知的Dreamlet域数据重构方法及应用
随着压缩感知(CS)理论的完善, 逐步发展形成了基于该理论的新的信号处理技术。近年来, 在石油地震勘探领域, 基于该理论的随机稀疏数据采样、数据重构及规则化和稀疏采样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在Ru-Shan Wu博士等提出的Dreamlet域数据重构技术基础上, 针对实际地震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剧烈变化以及存在较强干扰背景情况, 通过优化重构参数和流程, 对随机稀疏采样的模拟和真实地震数据进行了重构和对比分析。模拟和实际数据应用显示, 该技术是一种高效和高质量的地震数据重构方法。
2015 Vol. 50 (3): 399-404 [摘要] ( 420 ) [HTML 1KB] [PDF 5066KB] ( 1007 )
405 黄志, 王成祥, 杨惠颖, 颉冬莲
浅海资料的海底成像处理研究及应用
在处理海上地震资料时, 发现浅层海底的成像在叠加剖面和叠后时间偏移剖面上很清楚, 但在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上却不清楚。应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理论公式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并结合浅层海底模型进行了偏移试验, 最后用实际资料验证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 浅层海底是否能够成像, 取决于叠前时间偏移中输出线成像位置的确定: 只有将输出线放在近炮成像点上或者附近, 才能看到海底的成像; 在远炮成像点处, 海底不能成像。
2015 Vol. 50 (3): 405-410 [摘要] ( 409 ) [HTML 1KB] [PDF 12891KB] ( 786 )
411 方兵, 孙成禹, 唐杰, 李晶晶
微地震信号频率特性分析
微地震信号的频率可影响地震资料的分辨率等, 是一种重要特征参数。本文分析了微地震信号的频率特性, 研究了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三个影响因素: 震源破裂尺度、传播介质的黏弹性效应和接收仪器的响应频带等。结果表明: 随着微地震信号传播距离的增大, 信号频率降低, 当传播到一定距离时, 信号频率基本不再变化; 完全弹性介质中地震波主频不变, 但在黏弹性介质中, 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 地震波能量急剧减小、主频明显变低; 地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其主频呈总体下降趋势, 但在层位界面处主频有一个增大的转折。
2015 Vol. 50 (3): 411-417 [摘要] ( 440 ) [HTML 1KB] [PDF 3035KB] ( 1508 )
418 李飞, 段文胜, 赵锐锐, 罗莉莉, 党青宁
应用OVT域体τ-p变换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
τ-p变换技术将常规二维τ-p变换去噪方法应用于三维叠后数据体, 可显著提高信噪比。OVT(Offset Vector Tile)域道集可延展至全工区的单次覆盖特性, 便于在叠前应用体τ-p变换技术。在OVT域将体τ-p变换技术应用于TG地区实际低信噪比数据, 并与常规3D-RNA技术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无论是在去噪未实施偏移前还是在去噪实施偏移后, 体τ-p变换技术压制随机噪声、提高信噪比的效果均明显优于3D-RNA技术, 因此它是一种提高低信噪比地区地震资料成像品质的有效手段。
2015 Vol. 50 (3): 418-423 [摘要] ( 623 ) [HTML 1KB] [PDF 13112KB] ( 971 )
424 赫建伟, 顾汉明, 吴耀乐, 方中于, 李添才
波场延拓最小二乘法去虚反射技术在上下缆采集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海上拖缆采集数据通常存在缘自海水面虚反射(鬼波)的陷波特性, 而近年推出的上下缆采集技术可有效压制虚反射, 但常规上下缆处理技术往往忽略了测量过程中的噪声影响。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 先利用频率—波数域波场延拓算子分别获得上下缆总波场与上行波和下行波的关系, 继而获得上下缆总波场与上行波和虚反射算子的关系, 然后采用最小二乘算法去除虚反射并将剩余噪声最小化, 从而实现上下缆数据中最优提取上行波。合成数据和实际海上数据处理测试结果表明, 上下缆数据处理结果既保留了浅层高频信息, 有较高分辨率, 又确保了深层低频信息, 目的层反射比浅缆数据能量强、信噪比高。
2015 Vol. 50 (3): 424-430 [摘要] ( 557 ) [HTML 1KB] [PDF 11927KB] ( 850 )
431 张涛, 王小卫, 田彦灿, 鲁烈琴, 刘伟明, 雍运动
火成岩速度—深度模型建立方法研究
根据火成岩的特殊地质特征, 利用VSP等先验信息准确提取地震成像速度的低频分量, 再利用三维网格层析技术对速度—深度模型进行全局优化, 从而得到地震成像速度的高频分量, 减弱了速度求解中多解性问题的影响, 使其更为精确描述火成岩体。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该方法不仅使火成岩下伏地层形态得到很好恢复, 而且也使火成岩得到精确成像。对于复杂地区地震成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5 Vol. 50 (3): 431-435 [摘要] ( 489 ) [HTML 1KB] [PDF 5533KB] ( 1012 )
436 白利娜, 赵凌云
时间域属性组合法提取品质因子Q
品质因子Q是表征地下介质对地震波吸收衰减特性的参量, 在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频率域属性组合法利用地震波谱的统计属性(质心频率和惯心频率)组合估算Q值, 具有较高的理论精度, 但估算结果依赖波谱的提取质量。为避免地震波谱的提取, 提出时间域属性组合法, 根据时间域子波信息直接估算频率属性: 对于常相位子波, 其频谱质心频率等于包络峰值处的瞬时频率, 惯心频率等于质心频率乘以子波导数包络峰值处的瞬时频率。当地震子波近似常相位时, 可在时间域提取其质心频率和惯心频率, 实现Q值的估算。模型和资料测试结果表明, 时间域属性组合法估算Q值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可行性。
2015 Vol. 50 (3): 436-443 [摘要] ( 430 ) [HTML 1KB] [PDF 6467KB] ( 995 )
444 付丽华, 李宏伟, 刘智慧, 赵浩岚
基于多核模型的地震信号高效稀疏分解
为了提高地震信号分解算法的效率和模型的稀疏度, 本文利用多个核函数作为原子, 自适应地对地震信号进行稀疏分解。通过对地震信号在时频域分别进行全局k均值聚类, 确定字典库中原子备选参数, 然后通过正交最小二乘算法进行信号的稀疏重构。合成资料以及实际地震资料应用结果均表明, 文中所提方法在达到同样的重构精度时, 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地震信号分解的稀疏度。
2015 Vol. 50 (3): 444-450 [摘要] ( 320 ) [HTML 1KB] [PDF 3528KB] ( 938 )
451 安圣培, 梁向豪, 彭更新, 胡天跃
低信噪比地震数据折射初至的判定与识别
静校正是起伏地表条件下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 其精度依赖于初至拾取的准确性, 但低信噪比往往导致初至难以被准确地判别与拾取。折射波干涉法可以提高初至折射波的信噪比, 本文在原干涉法的基础上做了三点改进: 通过引入反向互相关函数解决近道地震记录叠加次数低的问题; 分析干涉法产生“假事件”的原因, 并针对互相关扭曲波形产生的“假事件”, 应用子波整形对其进行压制; 在处理实际三维地震资料时, 由于可用于干涉法的炮检点组合数较少导致叠加次数较少, 引入检波点域干涉法, 增加所有道的叠加次数。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均验证了本文方法的适用性。
2015 Vol. 50 (3): 451-459,468 [摘要] ( 471 ) [HTML 1KB] [PDF 12830KB] ( 915 )
偏移成像
460 黄建平, 袁茂林, 段新意, 李振春, 刘斌, 岳玉波
一种解耦的起伏地表弹性波高斯束偏移方法
随着勘探开发逐步深入, 成像已逐步从单纯利用纵波数据发展为弹性波数据。针对双重复杂构造探区, 在弹性波高斯束偏移的基本原理中, 引入高程及地表倾角信息, 推导了由高斯束位移矢量表示的解耦弹性波场反向延拓公式, 利用互相关成像条件且通过转换波极性校正得到起伏地表条件下的P-P波和P-S波高斯束偏移算子, 发展了一种解耦的起伏地表弹性波高斯束偏移方法, 此方法无须对地震数据进行纵横波分离。在实现方法的基础上, 通过典型起伏地表模型的弹性波现象分析、成像结果分析及成像角道集提取, 证实了解耦的起伏地表弹性波高斯束偏移成像方法的正确性、适用性及良好的成像效果。
2015 Vol. 50 (3): 460-468 [摘要] ( 544 ) [HTML 1KB] [PDF 3602KB] ( 1108 )
469 苗永康
基于L-BFGS算法的时间域全波形反演
全波形反演是大规模参数、强烈非线性的最小值问题, 在数学上利用无约束的非线性最优化方法求解。本文基于标量波动方程, 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无约束的目标函数, 推导了时间域目标函数的梯度算子表达式; 在迭代求解问题上利用有限内存L-BFGS算法, 结合最优化一维线搜索方法, 求解全波形反演的强非线性问题。通过复杂断块模型的理论测试验证了反演算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实际资料的初步测试验证了反演算法的有效性。
2015 Vol. 50 (3): 469-474 [摘要] ( 645 ) [HTML 1KB] [PDF 3247KB] ( 1099 )
地震模拟
475 赵波, 钱忠平, 王成祥, 张建磊, 田振平
复杂山地构造综合模型建立与地震波模拟
本文基于地震、钻井、微测井、小折射等资料建立了具有典型中国西部山地特征的复杂构造模型(BGP模型), 该模型具有地表高程变化大、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和深部构造复杂等特点。基于该模型应用有限差分方法正演了3套地震波模拟记录, 可用于测试山地地震数据处理中去噪、静校正、Q吸收补偿及成像等处理方法的效果, 为西部复杂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提供参考。
2015 Vol. 50 (3): 475-482 [摘要] ( 389 ) [HTML 1KB] [PDF 7993KB] ( 919 )
483 刘洋, 李向阳, 魏建新
起伏地表物理模拟的水面无接触快速采集方法
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 针对起伏地表的物理模拟采集直接在固体表面进行, 存在实现难度大、采集速度慢、耦合误差大的缺点。为此, 本文基于波场重构原理, 提出了一种针对起伏地表的水面无接触快速采集方法, 通过直接在水面进行观测、采集, 然后由水面观测的地震数据重构固体表面的观测地震数据。该方法将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结合, 既保留了物理模拟的真实性, 又利用了数值模拟的易操作性, 能够克服起伏地表物理模拟采集难度大、采集速度慢的问题, 大大提高了起伏地表物理模拟采集的精度和效率。论文实验部分对数值模型和物理模型分别进行固体观测和水面观测, 通过对两种采集方法得到的固体观测地震记录进行比较, 证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2015 Vol. 50 (3): 483-489 [摘要] ( 423 ) [HTML 1KB] [PDF 7298KB] ( 862 )
综合研究
490 李红星, 饶溯, 陶春辉, 周建平, 张华
广义希尔伯特变换地震边缘检测方法研究
常规边缘检测方法对边缘检测不够细腻且受噪声影响, 通过引入保边去噪技术并修正广义希尔伯特变换(GHT)边缘检测方法, 建立了新的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资料进行保边去噪预处理, 再优选时窗进行频率域加窗傅里叶变换, 利用频率域加窗傅里叶变换虚部绝对值沿频率求和的1/n次幂进行边缘检测。模型和实际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 该边缘检测方法不仅有更高的边缘检测精度, 而且具有抑制噪声能力。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构造裂缝、溶蚀孔洞等缝洞发育带的分布特征。
2015 Vol. 50 (3): 490-494 [摘要] ( 439 ) [HTML 1KB] [PDF 4704KB] ( 1404 )
495 朱卫星, 张春晓, 张文博, 王争浩, 田召琛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地震资料谱反演技术
对于厚度小于地震调谐厚度的薄储层, 受地震分辨率极限的限制, 从地震资料上无法识别。为此,文中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谱反演技术, 采用薄层陷频理论, 首先对地震资料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以求取谱反演的输入数据, 再利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反演。该法依赖温度的柯西分布状态产生函数, 在高温状态下可进行大范围的搜索, 在低温状态下只对当前模型附近进行搜索, 改进了退火过程及抽样过程, 并在改进过程中增加了记忆功能, 提高了模拟退火算法的效率与精度。该方法能够突破Widess模型分辨率的极限, 拓宽地震频带, 清晰刻画微小目标地质体及其内部特征。通过理论模型及实际地震资料的试算, 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2015 Vol. 50 (3): 495-501,515 [摘要] ( 537 ) [HTML 1KB] [PDF 10131KB] ( 1332 )
502 马跃华, 吴蜀燕, 白玉花, 吴丽颖, 任竞雄, 胡玉亭
利用谱分解技术预测河流相储层
利用谱分解技术对原始地震数据体进行相应的数学变换可得到调谐体、时频体和单频体(振幅体和相位体), 进而通过对调谐体、时频体和单频体的解释得到对目标体的地质认识。本文应用最大熵法定量求取储层厚度, 并对误差进行分析,同时运用频率扫描方法定性预测储层厚度变化,并利用广义S变换方法和交会融合预测沉积微相。首先,通过多井对比, 分析测井相和砂体厚度; 然后通过井震结合, 分析各井对应井段的薄层砂岩振幅调谐体, 确定合理的调谐频率, 并对砂体厚度进行分析; 再通过建立响应频率、砂体厚度与沉积微相之间的交会关系, 在测井微相约束下预测沉积微相。应用结果证实,谱分解技术结合井资料可直观地反映河道砂体储层厚度分布和沉积微相区带展布规律。
2015 Vol. 50 (3): 502-509 [摘要] ( 490 ) [HTML 1KB] [PDF 8870KB] ( 987 )
510 苏世龙, 胡丹, 黄志, 贺振华, 王九拴, 李虹
窄方位角地震数据预测裂缝储层方法
现场试验和理论研究表明,裂缝的各向异性会对地震波传播特征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利用现有的窄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分方位角处理、解释来预测裂缝性储层。文中结合窄方位角地震数据的分方位角处理、解释与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对M区的裂缝发育区域进行预测,关键技术如下:①通过采取限炮检距的措施,使分方位角处理数据在不同方位角的分布较均匀; ②在进行数据规则化时, 采用五维插值技术或OVT域处理技术,而不采用面元均化技术或其他缺失方位角和炮检距信息的数据规则化处理技术, 有利于进行方位各向异性分析和裂缝预测; ③采用全方位角数据解释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作为最终的分方位角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而有别于常规方法; ④通过叠前振幅随方位角变化定量识别和表征裂缝的走向、密度及分布范围, 通过属性分析定性识别和表征裂缝的走向、密度及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叠后地震属性反映的裂缝发育方向与区域地质和钻井资料揭示的裂缝发育方向一致, 以北东东向、北西西向为主要优势方向; 叠前地震属性可定量检测裂缝发育程度; 预测结果与非零井源距VSP测井解释结果相吻合。
2015 Vol. 50 (3): 510-515 [摘要] ( 454 ) [HTML 1KB] [PDF 6682KB] ( 1089 )
516 尹继尧, 吴宝成, 王维, 苏静, 刘作强, 张建民
基于TK能量的峰值瞬时频率在薄互层预测中的应用
砂泥岩薄互层厚度预测一直是薄互层油气勘探的难点之一。将分析单频信号局部非线性能量密度比较有效的Teager-Kaiser能量算子和具有多尺度分辨属性的连续小波变换相结合, 可以使频谱能量分析结果具有更高的时间聚焦性, 有助于分辨薄互层。在此基础上通过在薄互层的时间窗内求取最大峰值瞬时频率, 继而根据测井目的层段的薄互层厚度和最大瞬时峰值频率拟合关系进行砂泥岩薄互层厚度的定量预测。理论和实际资料分析表明,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薄互层进行定量预测, 最大峰值瞬时频率和实际测井上的薄互层厚度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预测的薄互层厚度图和测井厚度等值线图基本一致。结合预测的厚度平面图和已有测井资料可以更好地对研究区的沉积特征进行描述。
2015 Vol. 50 (3): 516-522 [摘要] ( 466 ) [HTML 1KB] [PDF 6264KB] ( 1058 )
523 杨平, 孙赞东, 李海银, 但光箭, 徐博, 李明
影响岩溶缝洞体地震反射特征的关键因素分析
岩溶缝洞体是目前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中最重要的钻探目标, 对缝洞体反射特征的研究一直是地震勘探的重点, 但早期研究往往只关注单一因素对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本文基于声波方程数值模拟, 全面探讨了缝洞体的位置、形态、物性、内部结构等多种因素对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 明确了缝洞体的反射振幅主要受其宽度、总孔隙度和内部结构等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认为应用现行技术很难将这些因素的影响区分开, 直接研究缝洞体的容积是储层定量描述的现实途径。
2015 Vol. 50 (3): 523-529 [摘要] ( 406 ) [HTML 1KB] [PDF 6946KB] ( 1134 )
530 张会来, 范廷恩, 胡光义, 张显文, 樊鹏军, 王宗俊
水驱油藏时移地震叠前匹配反演——西非深水扇A油田时移地震研究实例
水驱时移地震研究即是将基础数据与监测数据的地震响应差异翻译为油藏特征的变化。以深水扇油藏水驱开发时移地震研究为例, 本文探讨了应用基于岩石物理研究的地震叠前匹配反演获得水驱开发敏感弹性属性体及其差异体的方法。通过流体替代开展岩石物理分析, 对水驱过程中岩石物理参数的流体敏感性进行排序, 确定匹配反演目标属性; 深入讨论了影响匹配反演效果的子波、约束模型及关键参数等三个主要因素。匹配反演获得的多种水驱流体敏感属性体及其差异体为后续剩余油分布预测及油藏开采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2015 Vol. 50 (3): 530-535,564 [摘要] ( 396 ) [HTML 1KB] [PDF 11246KB] ( 758 )
地震地质
536 陈书平, 邹宇轩, 韩煦, 黄新文
东濮凹陷濮城断展褶皱形成演化及与油气关系
伸展盆地中的褶皱现象是普遍的, 它们可形成重要的油气圈闭。本文根据地震资料研究了濮城构造的成因类型和演化。濮城构造为与深部断裂活动和沙三段盐层有关的褶皱构造, 是典型的正断层断展褶皱。褶皱幅度和沉积厚度分析证明, 该褶皱的主要发育期为沙二段和沙一段沉积期。濮城构造优越的构造位置、良好的封闭条件和匹配的构造形成时间与生排烃时间, 决定了其优越的成油气藏条件, 未来勘探应注意裂缝性油气藏的发现。
2015 Vol. 50 (3): 536-541 [摘要] ( 408 ) [HTML 1KB] [PDF 14370KB] ( 758 )
测井技术应用
542 肖小玲, 靳秀菊, 张翔, 刘红磊, 姜贻伟
基于常规测井与电成像测井多信息融合的裂缝识别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溶蚀孔洞发育、裂缝张开度低、常规测井响应不明显等特征, 直接利用各种常规测井曲线识别裂缝时存在局限性。为此提出基于常规测井与电成像测井多信息融合的裂缝识别方法,对多种常规测井曲线进行重构, 充分突显裂缝在常规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 同时对电成像测井进行孔隙度谱分析, 从孔隙度谱中提取反映裂缝的熵、能量等谱特征, 构建多信息融合的裂缝发育概率预测模型, 对储层裂缝进行识别。岩心观察和成像测井描述裂缝结果的对比表明, 文中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5 Vol. 50 (3): 542-547 [摘要] ( 424 ) [HTML 1KB] [PDF 6368KB] ( 1103 )
非地震
548 刘剑锋, 胡文宝, 胡祥云
二维大地电磁资料的差分蚁群法反演
差分蚁群算法是一种有效的多维函数优化算法。它将每一维变量对应的连续取值的步长离散成有限多个差分步长; 然后将这些离散的差分步长和图顶点建立起对应关系; 进一步利用柯西分布在图顶点上分配信息素, 这样蚂蚁就可以按照信息素的浓度随机选择步长。将此算法应用到二维大地电磁资料的反演中, 理论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 差分蚁群算法不受初始模型的限制, 不仅能够很好地处理无噪声下的反演问题, 用于实测资料的处理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5 Vol. 50 (3): 548-555 [摘要] ( 409 ) [HTML 1KB] [PDF 7220KB] ( 648 )
556 李建慧, 刘树才, 焦险峰, 姜志海, 胡祥云
地—井瞬变电磁法三维正演研究
地—井瞬变电磁法是一种使用较多的瞬变电磁法工作装置。鉴于现今国内外对其正演研究还比较少, 在此实现了基于一维解析法和矢量有限单元法的地—井瞬变电磁法一维和三维正演。通过对比层状介质的一维解析解和水平板状体地电模型的数值解, 验证了矢量有限单元法用于模拟地—井瞬变电磁法的有效性; 通过对低阻块状体地电模型进行三维正演, 分析总结了矩形回线源激发瞬变电磁场随时间和深度变化的扩散规律。
2015 Vol. 50 (3): 556-564 [摘要] ( 615 ) [HTML 1KB] [PDF 6783KB] ( 1010 )
软件技术与应用
565 刘兰锋, 魏修成, 黄中玉, 王鲁, 李丽华
基于数据库的并行抽道集技术
针对目前地震海量数据处理的需求, 本文提出一种高效并行道集排序方法。利用地震数据按线和道多级关键字管理的特点, 将数据分块, 分发给多个节点同时进行初级关键字排序, 利用数据库存储过程, 控制并发进程之间的同步和异步, 由最后一个进程将按初级关键字排序后的道集信息进行合并, 继而再次分块进行下一级关键字的并行排序, 实现了海量地震数据分块多级并行排序。实际地震数据排序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效果良好。
2015 Vol. 50 (3): 565-568 [摘要] ( 351 ) [HTML 1KB] [PDF 2261KB] ( 1150 )
消息
569
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获奖报告名单
2015 Vol. 50 (3): 569-571 [摘要] ( 286 ) [HTML 1KB] [PDF 445KB] ( 1396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