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年 41卷 2期
刊出日期:2006-04-15

处理方法
目录
经验交流
动态
采集技术
综合研究
测井技术应用
地震地质
非地震
综述
经验交流
   
目录
0
目录
2006 Vol. 41 (2): 0-0 [摘要] ( 81 ) [HTML 1KB] [PDF 0KB] ( 89 )
0
英文摘要
2006 Vol. 41 (2): 0-0 [摘要] ( 46 ) [HTML 1KB] [PDF 720KB] ( 237 )
采集技术
123 狄帮让, 曹卫平, 顾培成
不同介质模型的双聚焦计算方法
双聚焦计算方法模拟了两个三维波场响应过程:一是三维波场正演过程;二是三维波场叠前偏移过程,因此双聚焦算法的关键在于波场外推。不同介质模型采用不同的波场外推方法:直接外推法适用于最简单的均匀介质模型;大步长逐层递推法适用于层状均匀介质模型;小步长三维网格递推法适用于复杂介质模型。实际应用表明:针对复杂地质目标的双聚焦成像空间分辨率和照明强度预测,对于优化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和提高地震成像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考虑到三维正、反向波场递推的计算量极大,建议在多节点的并行机上进行复杂介质双聚焦方法的软件开发。
2006 Vol. 41 (2): 123-128 [摘要] ( 393 ) [HTML 1KB] [PDF 926KB] ( 536 )
129 张光德, 丁伟, 胡立新, 杜清怀, 于小刚
城区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及应用效果
城镇大型障碍区布设观测系统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如何避开障碍物,选择什么参数确保面元属性均匀、最佳压制噪声,以得到好的反射资料。鉴于现有的勘探装备和技术潜力,本文提出一套从物理点优化调整到辅助检测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利用高精度数字卫星照片和地震测量成果,对设计的规则观测系统进行反复调整,尽量避开障碍物,计算出调整后的覆盖次数、炮检距及方位角分布情况,设计出适用于障碍区的不规则观测系统。文中总结了几条设计原则,并给出相应的调整方法和辅助检测手段。通过合理调整炮点和检波点的位置,成功地解决了穿越大型障碍区时有效接收和安全激发的问题,确保了面元内覆盖次数、炮检距、方位角等属性均匀,在多块三维资料采集应用中取得了理想效果。
2006 Vol. 41 (2): 129-132 [摘要] ( 381 ) [HTML 1KB] [PDF 1168KB] ( 498 )
处理方法
133 陈双全, 王尚旭, 魏建新, 撒利伟
地震物理模型AVO分析中的开角补偿方法
地震物理模型实验室中采集所用震源激发的能量具有明显的方向差异性,这一特性称为物理模型的震源辐射效应。在进行地震物理模型数据的AVO处理分析时,震源的辐射效应会对分析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根据实际物理模型的特点及AVO处理要求,对如何消除震源辐射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提出了利用佐普里兹方程精确计算反射系数与补偿系数进行震源辐射方向性的能量补偿,并对实际采集的物理模型数据进行开角补偿,结果表明变化换能器的水平旋转角度对开角衰减几乎没有影响;在均匀性较好的模型中取得的开角衰减比非均匀模型稳定;换能器的大小对补偿因子影响很大,换能器越大,开角衰减越大。
2006 Vol. 41 (2): 133-136 [摘要] ( 278 ) [HTML 1KB] [PDF 833KB] ( 513 )
137 裴正林
双相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传播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模拟
含流体孔隙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弹性波传播问题是目前石油勘探和地震学研究的难点之一。基于Biot理论,本文提出了二维双相任意倾斜各向异性介质三分量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任意偶阶精度有限差分解法,并对均匀及两层双相VTI介质和TTI介质中的弹性波场进行了模拟。波场快照和合成记录表明:当横波源的偏振方向与TI介质的对称轴存在一定夹角、且耗散系数较小时,在固相与流相中存在快横波、慢横波、快纵波和慢纵波;双相TI介质中横波分裂现象及波前面尖角和三分叉现象与TI介质中的基本相同,只是黏滞相界中弹性波速度有所减小,且具有频散和衰减特性;从直达波转换为反射波后,该波型具有反射波的性质。
2006 Vol. 41 (2): 137-143 [摘要] ( 337 ) [HTML 1KB] [PDF 1041KB] ( 651 )
144 樊计昌, 李松林, 刘明军
利用小波包变换提取地震波高频信息
小波变换仅适用于低频段信息的分辨,对高频段信息的分辨效果较差。而小波包变换适用干对信息的高低频部分做细致的分辨,是一种理想的非平稳时变信号(如地震信号)处理工具。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小波包分解树的节点与其对应频段的关系,并详细分析了小波包分解树的节点顺序与其对应的频段顺序不一致的原因。应用实例表明:小波包变换技术可较好地提取地震波的高频有效信息,包括利用来自地壳浅、中和深部的高频信息,从而有可能更好地揭示地壳的细结构形态,为油气勘探和岩石圈动力学研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2006 Vol. 41 (2): 144-149 [摘要] ( 319 ) [HTML 1KB] [PDF 1036KB] ( 500 )
150 李辉峰, 邹强, 金文昱
基于边缘检测的初至波自动拾取方法
面对复杂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问题,主要困难就是初至波的拾取问题。现有的用于静校正处理的自动拾取初至波方法的精度和速度已难以适应这种复杂的地表条件。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的初至波自动拾取方法。此法利用边缘检测方法的特性,首先对地震资料进行灰度化处理,使其满足进行边缘检测的条件;然后利用Sobel、Prewitt、Laplacian及Kirsch等微分算子进行边缘检测。试验表明,Kirsch算子的检测效果最好。实际应用证明,此法不仅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而且拾取的初至的精度和速度均有明显提高。
2006 Vol. 41 (2): 150-155,159 [摘要] ( 448 ) [HTML 1KB] [PDF 1271KB] ( 549 )
156 段云卿
匹配滤波与子波整形
在地表条件复杂的地区,采用不同震源和仪器联合进行地震数据采集,激发震源、检波器以及表层岩性的不同造成较大的子波差异,从而使采集到的地震反射资料的振幅(能量)、频率和相位等特征差别较大。鉴于子波整形处理技术存在缺陷,本文采用匹配滤波技术代替子波整形来消除反射时差、整形地震子波。实现过程为:通过反褶积方法求取同一位置的两个记录A和B的匹配滤波算子;再把匹配滤波算子作用于A(或B),使A (或B)经匹配滤波后逼近B(或A)。笔者利用根据匹配滤波原理开发出的交互匹配滤波软件包对滩浅海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处理后资料的地震子波得到整形,消除了炮点、检波点的差异及同相轴间的时差, 实现了地震资料的同相叠加,使剖面信噪比提高,在不同震源所采集数据的衔接处地震记录的振幅、频率和相位都能得到较好的匹配,深浅层的地震反射叠加剖面都能较好地拼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6 Vol. 41 (2): 156-159 [摘要] ( 384 ) [HTML 1KB] [PDF 933KB] ( 931 )
综合研究
160 李桂花, 朱光明
利用三分量微测井技术调查表层纵、横波速度
为了给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提供准确的近地表纵横波速度和厚度模型,在中国江苏省东北部N地区的大陆科学钻探井区采用三种不同的观测方法进行了三分量微测井近地表调查:①地面炸药激发,井中三分量检波器接收;②地面重锤横向锤击枕木激发,井中三分量检波器接收;③井中炸药激发,地面τ值检波器、地面三分量检波器和VSP子波三分量检波器同时接收。本文详细描述了在这三种不同观测方法下三分量微测井资料的采集、装备和数据处理方法,并得出以下认识:在地面炸药激发的垂直分量中可拾取可靠的纵波初至,但利用水平分量很难准确地拾取横波波至;地面重锤横向敲击枕木激发的水平分量的SH型横波数据信噪比较高,其垂直分量纵波初至的信噪比不高;在井下激发、地表接收的垂直分量中可拾取可靠的纵波初至,在水平分量中也可以观测到横波波至,但横波波至前、后的同相轴有多组,难以辨认真正的横波,但是利用水平分量的波形特征或动力学特征,能够识别横波速度分层的深度位置。通过对工区微测井资料解释,获得了纵横波静校正所需的较精确的表层信息,并对今后三分量微测井所用装备和采用的观测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6 Vol. 41 (2): 160-165 [摘要] ( 341 ) [HTML 1KB] [PDF 1224KB] ( 518 )
166 夏红敏, 王尚旭, 黄旭日, 王连君
利用整合区域特性约束提高孔隙率模拟精度
本文将空间结构变化的要求与动态资料确定的储量共同作为约束,建立了包含两个约束条件的目标函数, 应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孔隙率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在实现过程中,通过初始控制参数的给定及目标函数修改提高了运算效率。由于目标函数有效地整合了静、动态信息,从而降低了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提高了模拟的精度。合成数据及实际数据的模拟试验表明,整合区域特性约束不仅提高了孔隙率模拟精度,而且算法收敛快、稳定性高。
2006 Vol. 41 (2): 166-170 [摘要] ( 306 ) [HTML 1KB] [PDF 824KB] ( 449 )
171 杨少虎, 黄玉生, 彭文绪, 周心怀
声波重构技术在储层反演中的应用
在缺少声波、密度资料或者即便有声波、密度资料但却不能区分岩性的情况下,借用其他对岩性反应敏感的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等曲线重构的声波曲线,同样可用于测井约束反演,进行储层预测。但是在声波曲线重构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重构曲线的低频分量应符合地质规律;②重构曲线的高频分量要能较好地区分岩性;③用重构曲线进行约束反演应与其他测井曲线特征相吻合。该技术在渤海几个区块的储层反演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6 Vol. 41 (2): 171-176 [摘要] ( 442 ) [HTML 1KB] [PDF 1812KB] ( 607 )
177 田建章, 武耀辉
廊固凹陷万庄构造薄砂岩储层预测
薄砂岩储层是隐蔽油藏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廊固凹陷万庄构造沙三中段发育扇三角洲砂体,且邻近生油洼槽,有利于岩性油藏的形成。但由于砂层厚度较薄,横向变化较快,造成砂体预测不准,岩性圈闭落实困难。为此,本文采用高精度地震反演、频谱成像和储层检测等一套储层综合预测技术,精确刻画了薄砂体的展布、空间形态,查清了储层发育区,发现并落实了一批有利的岩性圈闭。根据本次综合储层预测成果部署的5口井均钻遇较厚油层,进而发现和证实万庄构造是一个具有千万吨级的整装规模的储量区。
2006 Vol. 41 (2): 177-182,187 [摘要] ( 349 ) [HTML 1KB] [PDF 1545KB] ( 567 )
183 季敏, 王尚旭, 陈双全
地震属性优选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在应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时,如何从众多地震属性中优选出适用于本区特征的地震属性是关键。特别是在油田开发阶段,优选储层的地震属性更加重要。本文提出以地质、测井和岩石物理资料为基础,利用数学模型和正演模拟进行属性优选,再用留一交替法选出适于工区地质情况的最佳属性组合。这套方法充分利用工区内已有资料,发挥地质、测井及岩石物理方法的各自优势,减少了属性优选的多解性,提高了储层预测的准确性。该方法简便实用,可操作性强。
2006 Vol. 41 (2): 183-187 [摘要] ( 359 ) [HTML 1KB] [PDF 939KB] ( 680 )
188 安勇, 牟永光, 方朝亮
沉积岩的速度、衰减与岩石物理性质间的关系
本文用Toksoz等人提出的频谱振幅法对砂、泥岩样品的纵、横波速度(vP、vS)及其品质因子(QP、QS)进行了实验室测试,得到以下结论:对于干燥岩石,衰减与频率无关,且纵、横波速度之间存在着强相关性;纵波速度和纵波品质因子呈弱相关性,横波速度与横波品质因子呈强相关性;纵波品质因子与横波品质因子呈强相关性;孔隙率与纵、横波速度有线性关系;岩石的衰减受岩性的影响,泥岩的衰减大干砂岩的衰减,含砾砂岩衰减大干不含砾砂岩。
2006 Vol. 41 (2): 188-192 [摘要] ( 435 ) [HTML 1KB] [PDF 900KB] ( 822 )
经验交流
193 于建国, 韩文功, 刘力辉
分频反演方法及应用
现今常用的地震反演技术多以地震主频控制反演结果,地震资料有效频带中的相对高频和相对低频的潜力没有充分利用,反演结果也不尽如人意。与目前的反演方法有所不同,分频反演是依靠测井和地震资料,利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研究不同探测频率下的振幅响应(AVF),并将AVF作为独立信息引入反演,建立起测井波阻抗曲线与地震波形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充分利用地震资料中的低、中、高频带信息,减少薄层反演的不确定性,从而得到高分辨率的反演结果。模型计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分频反演也是一种无子波提取、无初始模型的高分辨率非线性反演方法。
2006 Vol. 41 (2): 193-197 [摘要] ( 394 ) [HTML 1KB] [PDF 1081KB] ( 756 )
198 刘志斌, 李绪宣, 李幼铭, 孙翠娟
辽东湾31-6区块隐蔽油气藏的地球物理识别
辽东湾探区的隐蔽油气藏勘探既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例子,说明识别隐蔽油气藏有很大的难度。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开展辽东湾地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地球物理识别技术流程。在研究中,首先利用岩石物理测试数据建立岩石物理模型进行横波速度反演,再通过沉积规律研究、地震相分析、时频分析等研究成果确定隐蔽油气发育带;在横波速度反演的基础上,通过弹性波阻抗反演进行岩性预测,有效地识别储层;在砂体识别基础上,利用AVO属性分析、吸收分析、多属性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储层的含油气性。利用这套识别技术对 31—6a目标进行了储层和含气性预测,认为该目标为含气圈闭。
2006 Vol. 41 (2): 198-203 [摘要] ( 335 ) [HTML 1KB] [PDF 1339KB] ( 500 )
204 韩小俊, 施泽进, 王良军
宣汉-达县地区飞仙关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在宣汉-达县地区,以往仅依据地震属性来预测飞仙关组储层分布,钻探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为此本文提出量化分析预测结合主参数分析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量化分析中首先对飞仙关组储层进行高分辨率反演,获得储能系数图;然后结合主振幅剖面和主频率剖面分析,对储层进行预测。在研究区,本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钻情况相吻合。
2006 Vol. 41 (2): 204-206 [摘要] ( 303 ) [HTML 1KB] [PDF 796KB] ( 405 )
207 文晓涛, 贺振华, 黄德济
基于置信度分析的多方法综合检测裂缝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置信度分析的多方法综合检测裂缝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测井的裂缝解释结果对其他检测方法进行控制,对其中检测效果好的给予较大的权系数,对效果相对较差的方法给予小的权系数,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此外,该方法可适用于不同的地区,避免了不同地质条件对单一检测方法的限制。将该方法应用于A地区,收到了良好效果。
2006 Vol. 41 (2): 207-210 [摘要] ( 326 ) [HTML 1KB] [PDF 878KB] ( 483 )
211 冯连勇, 黎莉, 裴勇
胜利油田岩性油藏勘探中的地震技术
岩性油藏是现今最有潜力、最现实的油气勘探领域。但岩性油藏一般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所以勘探难度较大。为此,本文以牛庄油区为例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胜利油田岩性油藏的勘探思路,即在正确建立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多元地震标定技术、精细地震解释及地震相干技术、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和全三维解释系列技术,实现使岩性油气藏按“区-层-点”的技术思路进行开发。通过胜利油田牛庄油区岩性油藏的开发,证实这套地震技术是行之有效的。
2006 Vol. 41 (2): 211-215 [摘要] ( 356 ) [HTML 1KB] [PDF 1082KB] ( 568 )
非地震
216 张凤旭, 张凤琴, 刘财, 孟令顺
基于余弦变换的匹配滤波方法分离重磁异常
本文提出的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匹配滤波方法,可以提高重磁异常划分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对比分析信号的余弦变换和傅里叶变换振幅谱关系,指出利用匹配滤波对重磁异常的余弦变换谱进行分频是可行的; 通过分析直立矩形柱体异常的余弦变换谱基本特征,给出了异常余弦变换谱的分频计算公式。在双体模型实验中,采用傅里叶变换法分离的区域异常值的最大误差为12.71×10-6ms-2,均方差为5.63×10-6ms-2,最大百分比误差为10.9%,而且计算点在士20 km以外的误差均大干9.3%;而采用余弦变换法分离的区域异常值最大误差为1.65×10-6ms-2,均方差为0.067×10-6ms-2,最大百分比误差为6.12%,较大的百分比误差仅发生在边界的几个数据上,其余点的计算误差均小于3.0%。理论计算与实例检验表明,基于余弦变换的匹配滤波法明显优于傅里叶变换法。
2006 Vol. 41 (2): 216-220,225 [摘要] ( 312 ) [HTML 1KB] [PDF 701KB] ( 536 )
测井技术应用
221 孟凡顺, 冯庆付, 杨祥瑞
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分析次生孔隙率
电成像测井技术对于复杂岩性储层、特别是裂缝孔洞型储层的研究具有其独特优势,主要在于此法采用高密度采样及高分辨率成像处理,因此在井眼较多的情况下,可以用于识别裂缝参数,确定裂缝发育段。文中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采用ELAN程序、孔隙频谱分析程序对海拉尔盆地布达特地层的次生孔隙率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高导裂缝的定量计算,将电成像图像转变成孔隙率图像;通过对次生孔隙率的敏感性分析,得出了胶结指数M和截至值因子对次生孔隙率的影响程度,为实际处理中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对布达特地层的裂缝、次生孔隙分析表明,该方法提高了解释精度和解释符合率,并为试油资料证实。
2006 Vol. 41 (2): 221-225 [摘要] ( 429 ) [HTML 1KB] [PDF 980KB] ( 507 )
地震地质
226 王必金, 林畅松, 陈莹, 卢明国, 刘景彦
江汉盆地幕式构造运动及其演化特征
对江汉盆地的不整合面、断裂活动和火成岩成因及分布规模的研究表明,江汉盆地在白垩-第三纪时期主要经历了五期较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发育五期不整合面,据此将盆地白垩-第三纪的构造演化划分为四个裂陷幕和一个拗陷沉降期五个演化阶段。自老而新各裂陷幕断裂活动主方向表现为自北西向北北东、北东、北东东顺时针有序偏转的特点;岩浆岩由碱性玄武岩变化为石英拉斑玄武岩、再变为以橄榄拉斑为主、最后变为以石英拉斑为主的玄武岩,反映构造演化的幕式特点和断裂活动强弱的变化。沉积中心在不同构造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构造I幕时期,盆地中、西部发育3个沉降中心;在构造Ⅱ幕时期,沉降中心位于盆地西南部;在构造Ⅲ幕时期,盆地没有统一的沉降中心;在构造Ⅳ幕时期,沉降中心移至盆地中心。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合,形成了盆地内复杂的构造格局。
2006 Vol. 41 (2): 226-230 [摘要] ( 428 ) [HTML 1KB] [PDF 1335KB] ( 515 )
综述
231 杨慧珠, 巴晶, 唐建侯, 聂建新, 卢明辉
油气勘探中常规地球物理方法的发展
含油气储层的勘探方法研究,是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针对国内外各种常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展状况,尝试将各种地层勘探方法进行归纳,并从数据精度、勘探成本和适用范围方面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油气勘探方法的发展方向及未来几年内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研究领域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面对各向异性介质,必须大力发展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P-S转换波勘探技术、强化各向异性介质正、反演模型研究及发展勘探技术,进一步提高勘探精度、降低勘探成本。
2006 Vol. 41 (2): 231-236 [摘要] ( 427 ) [HTML 1KB] [PDF 726KB] ( 621 )
动态
243 孟尔盛
难忘的九天——记前往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接受荣誉学位及顺访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
美国科罗拉多州横跨落矶山山脉,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面积大,以采矿业著称。
2006 Vol. 41 (2): 243-247 [摘要] ( 202 ) [HTML 1KB] [PDF 727KB] ( 289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